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及衛星照片報道,內地科技巨頭華為正在深圳加緊佈局,打造一條具備先進製程技術的晶片生產線,以擺脫依賴外國晶片。華為目標是要發展出可替代美國AI晶片龍頭英偉達(Nvidia)(NVDA.US) 、荷蘭晶片設備公司艾司摩爾(ASML.US) 、南韓晶片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以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US) 等企業的技術。
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創辦人巴特爾(Dylan Patel)指出,華為已開始作出「前所未見的努力」,在內地開發AI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報道指出,華為自2022年起首度嘗試自行製造高階晶片,在深圳觀瀾地區興建三座工廠,且進展迅速,其中一座將由華為直接管理,擬用於生產智能手機與昇騰(Ascend)人工智能(AI)處理器的7納米晶片。另外兩座工廠則已在去年竣工,分別由同為新創公司的晶片設備商「新凱來」(Si Carrier)與記憶體晶片製造商「昇維旭」(Sway Sure)負責營運,兩座工廠所有權仍屬華為。據報有關工廠獲得深圳政府的財務支持。
相關內容摩通:內房股半年盈利或按年跌三成
雖然華為否認與兩間公司有關聯,但報道引述業內人士表示,華為透過派遣管理與技術團隊、協助籌集資金及特定情況下轉移技術等來提供早期支援,這種緊密關係使得國家基金有信心投資,待其晶片生產技術發展到特定階段後,就可自立門戶。(ta/j)(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