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發表報告指,美國財長貝森特在媒體上提及中概股在美國除牌作為貿易談判的部分條件。縱使2021年及2022年曾出現除牌恐慌並導致中概股平均下跌22%,預期今次情況更為可控,基於不少大市值中概股已在港雙重上市、且當中大部分在港持股已在三年內升30個百分點至近市值六成,且港股通南向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持股佔比顯著上升。但中美關係未來不確定性短期內令該等股份受壓。
該行預期中概股在美國除牌帶來多項影響,包括減少對美國市場接入、股份成交減少、增加中美金融脫鉤憂慮,以及在投資者基礎與流動性減少下影響潛在估值,但難以量化。
相關內容《大行》中金料港交所(00388.HK)首季純利按年升36% 目標價435元
中概股過去兩次除牌風險,涉及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美證交會定出的新標準,以及2022年3月阿里(09988.HK) +1.700 (+1.571%) 沽空 $21.52億; 比率 18.803% 被列入潛在被禁名單。基於有關經驗,最受影響中概股為未有雙重上市股份、負債比率較高及負現金流企業、如電動車及數據中心,以及小型股。該行亦預期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將針對可變權益實體(VIE)架構的企業。(fc/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4-15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