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證券發表報告表示,港股走強代表機構資金活躍,容易帶來熱點輪動擴散。由於板塊差異和投資者結構的差異,導致從短期的角度,港股往往會更反映機構投資者的預期。近期投資者觀察到港股走強,這說明去年10月中旬以來海外機構投資者減倉的過程大概率已經結束,可能帶來港股月度或者季度的走強。2025年1月中旬以來外資回流的原因除了季節性資金回流、數據空窗期、中美貿易擔心緩和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是DeepSeek「橫空出世」,讓全球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互聯網資產。
從板塊表現來看分化較大,領漲的板塊集中在AI產業鏈相關的TMT。當前外資相比內資偏悲觀的情緒已經修復到2020年以來偏樂觀的狀態。該行認為,3月兩會後到4月中,開春後的經濟數據、盈利一季報數據開始逐步披露,機構型資金不一定再局限於成長主題,可能開始基於高頻盈利數據佈局,部分價值板塊也有補漲機會。
信達證券指,內地春節之後經濟預期可能會發生樂觀變化,帶來投資機會擴散。季節性規律顯示,歷年春節後到3月經濟高頻數據通常偏強,3月「兩會」召開也會對經濟和政策預期有所提振。今年1月社融數據總量實現「開門紅」,體現了財政政策前置發力的效果,後續穩增長政策落地效果有望逐步顯現。該行認為,同時考慮到春節後到3月的資金格局往往不錯,如果經濟預期發生樂觀變化,流動性相對充裕的背景下有利於投資熱點繼續擴散,部分順周期、受政策積極影響較大的板塊可能受益。該行未來3個月配置建議:人工智能及消費電子(新賽道+成長股中的價值股)>上游周期(產能格局好+前期漲幅和預期低)>消費(政策支持力度大)>出海(長期邏輯好+美國貿易政策影響低於預期)。
信達證券認為,牛市中風格通常會在震蕩期完成切換。在震蕩後期,低價股策略(主題行情)容易失效,且牛市期間的震蕩期大概率是大小盤風格轉變的拐點。當切換完成一段時間後(1-3個月),指數通常會在新風格的帶領下開啟第二波上漲。該行認為當前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漲的早期,AI、機器人等新邏輯再次表現出彈性。但後續還會面臨兩會前後博弈性資金離場、4月季報驗證的考驗。根據歷史經驗在市場震蕩末期,大概率會提前觀察到風格轉向大盤。
該行認為後續成長風格中可以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傳媒互聯網及消費電子,估值尚未達到歷史高位,產業方面也有政策支持,如果能夠觀察到ROE在穩定的範圍內波動,或可以看作成長風格中偏價值的方向進行配置;二是AI等新的產業方向。DeepSeek的出現說明AI的進步速度依然很快,並沒有進入瓶頸。如果驗證到商業模式落地的臨界點,可能成為牛市中新的主線。在此之前或可做波段。(wl/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