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蘋果的重要代工廠,富士康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一些給富士康供貨的公司也陸續上市。匯成真空、英思特等富士康的供應商均在2024年登陸A股上市,如今又有一家給富士康供貨的企業迎來IPO動態。
格隆匯獲悉,近期,鴻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鴻星科技”)更新了招股書申報稿,擬衝擊滬主板上市,保薦人為國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鴻星科技是全球前十大石英晶體元器件生產商,其客户包括富士康、創維、長虹等,這家公司質地如何?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1
中國台灣商人杭州創業衝擊IPO,上市前鉅額分紅
鴻星科技總部位於浙江杭州,並在深圳、東莞、香港等地設有營銷網點。截至目前,已有2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註冊地位於杭州,也讓杭州成為全國擁有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第四大城市,僅次於北上深。
1993年,台灣鴻星與華瑞電子共同出資成立鴻星有限,2022年鴻星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如今的鴻星科技。
從股權結構來看,鴻星科技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本次發行前,實際控制人林洪河、林瑞堂、林毓馨、林毓湘合計控制鴻星科技表決權比例約87.92%,穿透後合計持股比例約49.76%。其中,林洪河與林毓馨、林毓湘為父女關係,與林瑞堂為父子關係,林毓馨為中國香港籍,其餘三人均為中國台灣籍。
林洪河出生於1946年,曾擔任過台灣通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日本株式會社TTK工程師、亞波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廠長。1979年林洪河創立台灣鴻星,自創立起至2020年6月擔任台灣鴻星董事長,創立鴻星有限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長。
林瑞堂出生於1972年,本科學歷,他曾擔任珠海鴻康董事及監事、台灣鴻星董事、鴻星有限董事等職務,2022年5月至今擔任台灣鴻星董事長。
林毓馨出生於1973年,高中學歷,她曾擔任東莞佳晟董事、金圖控股董事,2000年6月至今擔任鴻星國際董事。
林毓湘出生於1975年,本科學歷,她曾擔任台灣鴻星董事長助理,還曾歷任鴻星有限董事長助理、營銷負責人,2022年9月至今擔任鴻星科技副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鴻星科技在上市前存在多次分紅行為,其中2020年及2021年的分紅金額超過同期淨利潤。在大手筆分紅的同時,公司還募資補流,備受市場爭議。
據2023年提交的招股書申報稿,鴻星科技2020年、2021年、2022年的現金分紅分別約2.05億元、2.2億元、0.55億元,三年累計分紅超4億元,而這些錢大部分都進了大股東的口袋。
本次滬主板IPO,鴻星科技擬使用募集資金約12.14億元,用於德清石英晶體元器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新增3億隻微型化石英晶體諧振器晶體振盪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總部運營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
給富士康、創維供貨,芯片進口依存度較高
鴻星科技專注於石英晶體諧振器、振盪器等頻率控制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較為單一,主要產品為石英晶體諧振器,其中以SMD石英晶體諧振器為主。
按產品分類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簡稱“報告期”),鴻星科技超80%的營收來自諧振器產品,振盪器的營收佔比相對較低。公司產品銷售以自有品牌(OBM)為主,還涉及少量以ODM模式進行銷售。
石英晶體諧振器和振盪器是利用石英晶體(二氧化硅)的壓電效應制成的頻率控制元器件,可以產生穩定的脈衝,為電路提供基準頻率信號,屬於計時、頻率控制等各類電子設備的關鍵基礎元器件。
石英晶體元器件上游包括人工水晶/晶片、基座、封裝材料等原材料製造,以及智能設備研製。鴻星科技需要向三環集團、京瓷集團、日本特殊陶業(NGK)等原材料供應商採購基座和上蓋。
中游主要是石英晶體諧振器、振盪器廠商,除了鴻星科技之外,還包括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NDK)、泰晶科技、惠倫晶體、晶賽科技、東晶電子等。
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通信設備、移動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家居、醫療器械。鴻星科技的客户包括富士康、創維、長虹、中磊電子、廣達、偉創力等,產品最終應用於惠普、戴爾、思科、創維、索尼等品牌的終端電子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鴻星科技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採購總額的比例均超60%,存在供應商集中風險,尤其是公司振盪器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之一芯片約有76%來源於進口,進口依存度較高。同時,公司境外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50%,還面臨匯率波動風險。
競爭格局方面,在全球石英晶體元器件市場中,日本的Epson、NDK等龍頭企業,佔領全球中高端市場與汽車電子等高速發展領域,約佔50%市場份額;美國廠商主要針對美國國內及部分專項市場。國內市場中,中國台灣地區廠商具備規模優勢,台灣晶技2023年全球市佔率第一,中國大陸廠商起步相對較晚。可見在中高端石英晶振市場仍存在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據QYResearch數據,2023年全球前十大石英晶體元器件廠商合計市場份額為66.40%,其中鴻星科技同期石英晶體元器件全球市場佔有率為3.08%,排名全球第九位。在中國企業中,鴻星科技位列第三,僅次於台灣晶技(全球第一)、泰晶科技(全球第八)。
3
受下游市場週期性波動等影響,2023年業績同比下滑
近幾年,鴻星科技的營收存在一定波動,其中,受下游市場暫時低迷及去庫存等影響,2023年公司業績同比下滑。
具體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鴻星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約6.51億元、5.42億元、5.67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1.94億元、1.33億元、1.3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鴻星科技與關聯方之間存在較多的重大經常性關聯交易,其中主要系公司向台灣鴻星的關聯銷售。
此外,報告期內,鴻星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0.27%、45.06%、42.01%,明顯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但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呈逐年下滑趨勢,未來如果下游行業需求低迷或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公司毛利率持續下降,從而影響經營業績。
石英晶體元器件廣泛應用於各類對頻率控制穩定的電子產品,如智能家居、消費電子產品、通信設備、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鴻星科技的下游應用領域受宏觀經濟政策、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者偏好等影響,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
2022年以來,受全球宏觀經濟疲軟、消費需求不振、地緣衝突影響部分海外市場需求等影響,石英晶振行業的主要下游市場階段性景氣度下降。
2023年上半年行業處於週期底部,終端市場需求存壓,下半年隨着行業去庫存接近尾聲,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回暖。隨着產業鏈去庫存基本完成,終端需求觸底復甦,疊加AI等技術應用持續推出,電子產業自2024年一季度起經營業績有所提升,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迎來複蘇跡象。
近幾年,全球石英晶體元器件市場規模也存在波動,其中2023年降至32.51億美元。據QYResearch數據,2025年全球石英晶體元器件市場規模為42.1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7.3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9.82%。
整體而言,作為石英晶體元器件生產商,鴻星科技的市佔率在中國企業裏面排名靠前,但受消費電子、通信設備等下游市場週期性波動影響,近幾年公司業績存在波動,且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主營業務毛利率也逐年下滑,公司未來經營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