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三生製藥的一項60億美元天價BD交易引爆了創新藥市場;與此同時,這家公司也出走了不少人才,在各個領域創新創業。
例如,不久前遞表的岸邁生物,其創始人就來自三生製藥;近期,又有一家三生製藥旗下公司前員工創辦的藥企遞表港交所。
格隆匯獲悉,湖南麥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麥濟生物”)於7月14日遞表港交所,以18A章規則尋求港股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保薦人。
麥濟生物是一家處於註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過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01
三生國健前員工創業,石藥集團參投,面臨贖回權相關的風險
麥濟生物於2016年成立,由張成海博士與李敏(為張博士的外甥女)創辦,總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新區。
遞表前,麥濟生物一共完成了多輪融資,主要機構投資者包括華蓋創投、上海張江、盛世景、廣發証券、康哲藥業、國海創新、石藥集團等。
就在2025年7月,公司還完成了遞表前輪融資,募集資金約2.6億元,投後估值達26.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不少投資者在投資協議中約定了特別權利;其中,最核心的贖回權於公司向港交所遞表的前一日終止;但是,如果公司未能在2026年年底之前上市,那麼贖回權將於2027年1月1日起恢復行使。
目前,麥濟生物的核心研發團隊包括張成海博士及朱玲巧博士。張成海博士通過直接及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公司約42.65%的投票權。
張成海博士今年48歲,安徽大學微生物學學士,福建醫科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碩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理生物學博士。張成海博士目前在麥濟生物擔任執行董事、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在創立麥濟生物之前,張博士曾在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後在三生國健(688336.SH)從事抗體藥物研發相關的工作。
朱玲巧博士今年42歲,四川師範大學生物技術學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博士;朱博士目前擔任執行董事兼研發部副總裁,主要負責項目立項及研發管理。
在加入麥濟生物之前,朱博士曾在密歇根大學擔任博士後及研究專員,主要負責免疫學研究,後在三生國健、維亞生物(1873.HK)從事抗體研發相關的工作。
02
核心產品處於III期臨床階段,競爭格局在未來幾年將可能快速惡化
麥濟生物是一家處於註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過敏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症與免疫性疾病方面的適應症。
公司的產品管線包括8款候選產品,其中3款目前處於臨床階段,所有產品均為自主研發。
免疫系統在炎症及免疫性疾病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為其調節人體對感知威脅的反應,不論這些威脅是來自外部(例如致敏原),還是來自內部(例如自身組織)。
眾所周知,免疫系統失調可以導致各種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例子包括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及慢性炎症疾病。
過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的市場規模龐大,全球市場規模在千億美元級別,容易出大單品。
根據2024年全球醫藥市場數據,全球銷售額最高的十款藥物中,有3款是針對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藥物。其中,賽諾菲開發的度普利尤單抗以135.57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居第四,強生的烏司奴單抗、艾伯維的利生奇珠單抗銷售額也進入了前十。
目前,在港A股上市公司中,重點研發自身免疫疾病藥物的公司包括康諾亞、三生國健、澤璟製藥、康乃德、智翔金泰、荃信生物等。
核心產品——MG-K10
MG-K10是一種長效抗IL-4Rα單克隆抗體,可治療Th2型炎症,包括特應性皮炎、哮喘、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結節性癢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嗜酸性粒細胞性食道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
該產品目前正在中國進行特應性皮炎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哮喘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結節性癢疹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及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II/III期臨床試驗。
對特應性皮炎患者及哮喘患者進行的II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根據非頭對頭比較,每四周(Q4W)一次300 mg MG-K10在大多數療效指標上優於每兩週(Q2W)一次300 mg度普利尤單抗;為潛在同類最佳。
競爭格局方面,目前,中國僅有2款生物製劑獲批准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包括度普利尤單抗及司普奇拜單抗(康諾亞開發的)。
美國只有4款生物製劑獲得批准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包括度普利尤單抗、曲羅蘆單抗、lebrikizumab及奈莫利珠單抗。
不過,特應性皮炎適應症的在研管線數量眾多,競爭環境將可能在未來幾年快速惡化。全球有62款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的生物製劑處於臨床階段,其中九款為抗IL-4R單抗。MG-K10為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的抗IL-4R單抗之一。
哮喘適應症的競爭格局也類似,目前全球有六款用於治療哮喘的生物製劑獲批,包括度普利尤單抗(一種IL-4Rα抗體)及特澤魯單抗(一種TSLP抑制劑)。還有46款用於治療哮喘的生物製劑處於臨床階段,MG-K10為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的哮喘治療候選藥物之一。
關鍵產品
關鍵產品MG-014是一種自主研發的抗TSLP單抗,用於治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關鍵產品MG-013是一種自主研發的抗MASP-2單抗,用於治療經由凝集素通路活化補體所引發的炎症。
除了臨床階段的候選藥物外,還有幾項IND申報前候選藥物,包括MG-012、MG-015、MG-018、MG-208及MG-242。
03
過去兩年研發開支超3億元,已與康哲藥業達成商業化合作
目前,麥濟生物沒有任何候選藥物獲得上市批准,因此沒有從產品銷售中獲得收入,所有收入均來自向客户提供的研發服務。
2023年、2024年、2025年1-3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870萬元、2.4萬元、0。
公司持續產生與日常運營相關的重大開支,因此報告期內錄得虧損。報告期內,麥濟生物分別錄得淨虧損2.53億元、1.78億元、2730萬元。
作為一家研發階段的創新藥公司,研發開支是麥濟生物成本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究及開發開支分別為1.66億元、1.5億元、2430萬元。
除內部研發活動以外,根據製藥業的慣例,公司還聘請CRO、SMO和第三方研究中心來支持研究和臨床試驗。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080萬元。招股書中估計,這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將能夠維持16個月的財務能力。
2025年1月,麥濟生物與康哲藥業集團訂立一項協議,授予康哲藥業MG-K10的獨家商業化權利,並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和新加坡針對某些適應症共同開發MG-K10。
總體而言,麥濟生物專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核心產品的臨床數據有一定的亮點,但是基於的是非頭對頭數據,未來還需要持續驗證。
儘管目前已上市的自免領域的生物製劑不算多,但是各個細分適應症的在研藥物多達幾十款,未來幾年競爭格局可能會急速惡化。未來公司能否順利推進產品的研發,最終實現產品上市銷售,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