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惠譽發表新一份報告,指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將加劇中國經濟政策面臨的挑戰,包括應對通縮壓力和控制金融槓桿的努力,這可能影響發行主體的信用評級。
美國對華實際關稅稅率已遠高於惠譽3月《全球經濟展望》中假設的35%,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構成重大下行風險。截至4月17日,在美國初步加徵關稅後經過多輪報復性關稅上調,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體關稅稅率已達145%(儘管對電子產品和藥品等特定行業實施臨時豁免)。中國對美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也升至125%。
該行認為內需可能再次成為中國增長的關鍵驅動力,而國內通縮壓力或將加劇。這強化了該行的觀點:當局將動用持續性財政刺激來支持增長,從而導致公共財政承壓,該判斷正是該行於今年4月初將中國主權評級下調至「A」/穩定級的核心依據。基於近期關稅上調,惠譽已將中國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4%下調至3.9%,屬4月3日後不足一個月內兩度下調對華GDP增長預測,2026年預測從4%下調至3.8%。
惠譽稱,中國政策應對措施在緩解關稅經濟衝擊方面的有效性,將決定貿易戰對其他行業信用影響的關鍵。增長放緩將壓制企業盈利水平,並可能加劇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風險。若當局更多採用定向政策性貸款來刺激增長(這種方式在未相應增強風險吸收緩衝的情況下推高信貸風險),銀行的獨立生存能力評級也可能被削弱。不過這種情況並非該行的基準預測。(da/j)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