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大漲,科創創新藥ETF匯添富漲超6%;科創創新藥ETF國泰、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恆生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港股創新藥ETF鵬華、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漲超5%;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50ETF、港股創新藥精選ETF、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嘉實、港股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基金漲超4.7%。
消息面上,昨日中美元首會晤,釋放中美關係趨於穩定的積極信號,此前市場對創新藥的地緣政治擔憂較重,當下悲觀預期得到快速修復。業內指出,近期中美關係釋放緩和信號,疊加四季度創新藥BD(業務發展)旺季開啟,板塊情緒有望迎來修復窗口。
此外,10月30日,輝瑞在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註冊了PD-1/VEGF雙抗PF-08634404(SSGJ-707)的兩項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分別為與化療聯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頭對頭對比Keytruda+化療)、與化療聯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 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三期臨床擬入組1500例患者,預計2029年2月初步完成,採用PFS、OS雙主要終點。結直腸腸癌三期臨床擬入組800例患者,與預計2030年3月初步完成,與貝伐珠單抗+化療頭對頭對比,採用OS、PFS雙主要終點。 據悉,2025年5月,輝瑞以12.50億美元預付款+48億美元里程碑付款+雙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引進三生製藥的PD-1/VEGF雙抗。
四季度創新藥賽道迎來多重密集催化:
1.學術會議集中亮相:10月17日-21日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大會,以及12月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和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均為全球頂級學術舞台。中國的創新藥企,如康方生物、科倫博泰、榮昌生物等,其核心品種已入選ESMO的LBA(Late Breaking Abstract),顯示國際頂級學術界對其研發實力的認可。
2.BD交易進入傳統旺季:10-11月是BD交易的高頻期,海外藥企通常為在聖誕假期前完成年度採購計劃,交易活動會顯著活躍。目前行業已有多個潛力品種處於談判階段,10月8日諾誠健華1億美元首付的重磅交易,打響了第四季度BD行情的第一槍。
3.國內政策窗口期:第四季度也是國內醫保目錄調整的關鍵時期。政策對真正創新的支持方向明確,結構性格局持續優化。穩定的政策預期為創新藥的商業化與放量提供了良好環境。
除了產業內生動力,降息週期的重啟也成為創新藥板塊催化劑。創新藥是典型的“盈利在遠端”行業,對利率較為敏感。隨着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貼現率的下降提升了市場風險偏好。同時,融資環境的改善將顯著減輕Biotech公司的經營壓力,使其更專注於研發,形成正向循環。
從行業基本面看,2025年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關鍵年份。根據Insight數據,2025年1-9月中國創新藥對外專利授權交易金額突破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70%。中國已成為全球創新藥產業的重要貢獻者。以美國市場為例,花旗統計顯示,美國獲取的專利授權中來自中國企業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5%提升至24%,中國成為除美國外最大的創新藥專利來源地。
江海證券認為,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中國研究的數量增長、質量躍升、國際影響力突破成為核心特徵,與歷史相比,實現了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中國藥企將在ADC、雙抗、細胞治療等新興領域持續突破,全球多中心研究的深化將推動中國創新藥的國際化進程,建議關注具備“原創能力”與“出海潛力”的企業。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