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第二個交易日,A股主要施主下跌,創業板指、科創50等成長指數大幅回調,紅利板塊逆市上漲。
ETF方面,建材ETF漲超2%;高股息ETF、煤炭ETF、深價值ETF、油氣資源ETF、能源ETF廣發、紅利國企ETF、紅利低波50ETF、證券ETF先鋒、標普紅利ETF、石油天然氣ETF、央企ESGETF、標普生物科技ETF、紅利價值ETF、農牧ETF、紅利ETF、滬深300紅利ETF、中証紅利ETF漲超1%。
電池50ETF、集成電路ETF跌超7%;電池ETF、科創芯片ETF、科創芯片設計ETF、創業板新能源ETF華夏、新能源車ETF、科創信息技術ETF、新能源ETF、新能車ETF、芯片ETF跌超6%。
有觀點指出,當前科技板塊位置過高,且面臨三季報集中披露期情況下,市場避險情緒或開始提升,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資金的切換也凸顯出結構性機會。
從市場量能來看,成交額雖然略微縮量,但仍維持在2.5萬億以上,顯示市場交投活躍度未出現系統性降温,均衡配置或能更好規避風險。
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前三季度,滬深指數在增量資金入場的推動下先後突破去年10月高點,創出本輪上漲行情新高。具體來看,具體來看,上證綜指上漲15.84%,深證成指上漲29.88%,滬深300指數上漲17.94%,創業板指數上漲51.20%,科創50指數上漲51.20%。
行業板塊漲多跌少,申萬一級行業中,有色金屬漲幅67.52%居首,通信漲幅62.61%位居第二,電子漲幅53.51%位居第三,電力設備、機械設備、傳媒等板塊也表現不錯。
下跌方面,煤炭以-7.90%跌幅居首,食品飲料以-5.06%跌幅倒數第二,石油石化以-3.12%跌幅倒數第三。個股漲多跌少,上漲家數佔比77.02%,中位數是上漲18.82%。
從ETF表現看,今年前三季度 ,港股醫藥領漲,港股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50ETF、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恆生創新藥ETF翻倍;通信ETF、黃金股ETF、創業板人工智能ETF漲幅居前;能源ETF、煤炭ETF、酒ETF年內跌幅居前。
歷史上來看,2015-2024年10年間,10月上證指數漲跌各半,近三年偏向弱勢;深證成指勝率達70%,除2018、2022、2023這三年偏熊的年份,其他均上漲;創業板指勝率達60%。
近20年數據來看,上證指數在10月期間共有11次單月收漲,上漲比例近55%,但平均漲幅只有約0.29%。
10月是全年股價與業績相關性僅次於4月的月份,業績驗證對勝率的支撐值得關注。
截至10月10日,已經有32家公司公佈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表現來看,預增公司28家、預盈1家,合計報喜公司比例為90.63%;業績預降、預虧公司分別有1家、1家。
從行業分佈來看,前三季度業績預計實現翻倍增長的個股,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鋼鐵、有色金屬這幾大領域。所屬板塊來看,業績預計翻倍股中,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分別有6只、2只、1只。
國盛證券預計,三季報值得關注的方向主要涉及四類:1)受益於外部降息和新興需求拉動的有色金屬(貴金屬、工業金屬、小金屬);2)反內卷催化下實現價格企穩的鋼鐵、煤炭、化工、光伏等;3)延續穩健量增的汽車、鋰電、電力、物流等;4)海內外需求共振驅動的AI條線(算力相關)。
華安證券預計短期市場整體震盪、行業輪動較快,中長期市場上漲趨勢延續、新一輪成長產業景氣週期明確的背景下,短期輪動難以精準把握,因此中長期維度堅守正確方向將更加重要。建議中長期維度繼續重視以下兩條最重要主線:
中長期維度核心主線是新一輪成長產業景氣週期確立,AI算力基建核心地位明確、應用端承接擴散優勢明顯,具體可關注泛TMT、算力(CPO/PCB/液冷/光纖)、應用(機器人/遊戲/軟件)、軍工等。成長風格已具備持續業績相對優勢,新一輪成長產業景氣週期行情興起支撐明確。本輪產業週期以AI算力基建為代表,業績已然兌現且具慣性,因此算力板塊是本輪最核心方向,符合機構景氣趨勢投資抱團偏好。AI應用是最容易承接內部估值擴散的領域。作為創業板情緒表徵以及眾多潛在事件催化,軍工也需重視。
第二條主線是景氣硬支撐領域,主要包括電力設備(風電/儲能/電池/電源設備)、有色金屬(稀土永磁/貴金屬)、機械設備(工程機械)等。其中電力設備受益風電出口高景氣、海外儲能需求高增、固態電池突破性進展以及數據中心建設對電源設備量質改善。有色金屬中稀土永磁在中美關係變化中進可攻退可守,中報業績亮眼。黃金在於全球不確定性趨勢性增加,美聯儲重啟降息帶動實際利率新一輪下行,價格新高不斷。機械設備中工程機械在海外需求亮眼帶動下新一輪景氣週期回升,目前正處前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