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近日发表港股策略报告表示,上周港股震荡走弱,小米(01810.HK) 0.000 (0.000%) 沽空 $22.45亿; 比率 7.745% 高位配股、全球数据中心投资泡沫的讨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徵收25%的关税,均抑制了市场情绪。春节假期以来,DeepSeek引发的AI热潮扭转投资者情绪和宏观叙事,港股市场强势上涨,市场涨势主要依靠估值驱动,其中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叙事又占到绝大部分,反映为风险溢价ERP的快速回落,恒生指数风险溢价降至6.2%,接近去年「924行情」和2023年初的水平。但是,正如该行此前提示,本轮反弹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市,虽然优势在於不需要过多宏观总量政策配合,但劣势在於上涨基础偏窄,需要科技板块的不断催化。
近期催化剂相对不足,叠加短期事件如小米配股、特朗普加徵关税等带来的情绪扰动,均使得市场在情绪和估值已经透支情况下震荡回调,这与该行此前一直提示的港股合理区间为23,000至24,000点,乐观25,000点,不建议在这个位置追高的判断一致。
相关内容《大行》德银升比亚迪(01211.HK)目标价至460元 去年业绩符预期
当前,由情绪和预期主导的「第一阶段」修复基本完成,投资者分歧加大,後续盈利能否接棒将直接决定能否打开进一步的上行空间。近期随着业绩期的展开,指数盈利尤其是恒生科技盈利也有上调,这对市场而言是一个积极迹象,但该行也注意到,盈利的改善是以科技行业为主,以利润率改善为主,而非收入增加,因此其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展望2025年,当前市场一致预期MSCI中国今年每股盈利预测按年增长7.3%(与2024年底时预期基本持平),恒生指数则按年增长5.1%(较2024年底上修1.8%),恒生科技按年增长25.1%(较2024年底上修1.3%)。
就港股的下一步走向,中金料恒指基准於23,000至24,000点,盈利上调支撑乐观情形26,000点;低迷时积极介入,亢奋时适度获利。基於以上分析,结构上40%的「含科」部分仍是主线。指数空间上,该行维持恒指中枢23,000至24,000点的判断,盈利上调带来了增量支撑,为情绪波动提供缓冲,恒指在当前点位可以承受风险溢价的一定上行;乐观情形下,在盈利上调基础上,若科技股风险溢价进一步回落至2021年初的水平,恒生指数或能达到26,000。往上更大空间的打开,则需要盈利的进一步兑现。
相关内容瑞银:港股「抽水」增不代表估值见顶 科技、工业、银行等领域集资後12个月通常跑赢同业
该行此前提示,恒指23,000-24,000去追高的性价比不高。如果不愿意降仓位的话,也可以适度调整仓位到红利风格後,但科技仍是主线,可以待合适的位置和催化剂後再切换回来,实现波动的对冲。对於投资者来说,最重要无非是成本与仓位。由於对未来的假设和预期见仁见智,所以无非是用不同的成本去博弈自己相信的预期。如果持仓成本很低,短期的波动完全不足为虑,可以坚持过去,但如果成本是最近一个月新加,局面就会陷入被动。
3月底4月初业绩高峰期,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龙头股业绩,在个股层面可能存在获利需求;4月2日美国关税政策,若对华关税激进抬升,尤其是只针对中国加徵关税,可能造成波动。相反,如果依然四面树敌,则美股可能承压,中国市场反而可以成为避风港。(wl/u)
(港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沽空资料截至 2025-04-02 16:25。)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