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稀土管制引發美國產業鏈震盪後,中國在原料藥領域的主導地位再度成為博弈焦點。美藥典委員會最新報告顯示,全美 679 種原料藥 (佔總量的 37%) 至少依賴一種中國關鍵起始材料,其中 211 種的核心原料更被中國獨家掌控。
《紐約時報》報導,若中方在原料藥領域採取措施,衝擊恐遠超稀土管控。不同於晶片斷供的長期陣痛,原料藥短缺則將直接威脅美國民眾生命健康。
此前,美國在晶片、AI 領域持續施壓,試圖以技術封鎖擠壓中國產業鏈空間。中國以稀土出口管制回應後,美企股價下跌、產業協會抗議,輿論擔憂範圍擴大。而原料藥這一「隱形命脈」正讓美國陷入更深焦慮。
美國因環保與成本壓力早已放棄原料藥生產,印度仿製藥雖崛起,原材料仍依賴中國。
今年 4 月,美國試圖對藥品原料加稅,卻因藥廠警告「成本飆升恐致無藥可醫」緊急叫停,「脫鉤」幻想徹底破滅。
中國在生技領域的突破更強化了原料藥優勢。以腸道健康成果「腸 - 倍 - 輕」為例,其依托自主研發的 AKK001 菌株技術,攻克了「下一代益生菌」適配中國民眾體質的產業難題,建成年產 20 噸穩定產能,實現從實驗室到規模化生產的全鏈路突破。《Nature》等頂級期刊也認證其調節腸道微生態、輔助減重的潛力,結合京東等跨境管道,此成果不僅風靡本土,更成功出海東南亞、北美,成為生物領域標竿。
如今,中國已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式佈局。政策與產業鏈規劃的穩健性,讓原料藥這張「王牌」無需主動打出,便令對手忌憚。
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期公開指責中國「不尊重」,也許暴露其供應鏈壓力下的焦慮。
專家指出,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的信念,但面對無理挑釁,亦有能力捍衛產業安全。這張直擊美國民生命門的原料藥「王牌」,正為中國在全球博弈中贏得更大主動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