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議員正呼籲擴大對中國晶片製造設備的禁令,此前一項兩黨調查發現,中國晶片製造商去年購買了價值 380 億美元 的尖端設備。
根據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設委員會周二 (7 日) 發布報告,這筆巨額採購是從五大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處購買的,且並未違法。然而,該數字比許多工具出口限制首次推出的 2022 年增長了 66%。
報告指出,這 380 億美元占了應用材料 (AMAT.US) 、科林研發 (LRCX.US) 、科磊 (KLAC.US) 、艾司摩爾 (ASML.US) 和東京威力科創 (Tokyo Electron) 這五大供應商總銷售額的近 39%。
報告強調,這些銷售使得中國在廣泛的半導體製造領域競爭力日益增強,並對全球人權和民主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微晶片對人工智慧和軍事現代化等領域至關重要。
委員會指出,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美國、日本和荷蘭發布的規則存在不一致性。這種差異導致非美國的晶片設備製造商,能夠向部分美國公司受限而無法銷售的中國企業進行銷售。
有鑑於此,該委員會呼籲美國及其盟友實施 更廣泛 的晶片製造工具銷售禁令,而非僅針對特定的中國晶片製造商實施狹隘的禁令。此外,報告還建議擴大的禁令應包括對中國可用於建造自身晶片製造工具的零組件實施更嚴格的限制。
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Craig Singleton 表示,中國正試圖「改寫整個供應鏈」,並認為過去的利基工具領域現已成為「戰場」。
報告特別提到三家中國公司成為工具製造商的主要客戶,並被視為具有特定的安全隱患:SwaySure Technology Co、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 以及 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委員會領導人去年曾致函商務部,指控這些公司與一個協助華為技術的秘密網路有關聯。美國官員隨後在去年 12 月禁止對這些公司進行出口。
針對禁令升級的呼籲,東京威力科創美國部門總裁 Mark Dougherty 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由於新的法規,該產業對中國銷售今年已開始下滑。他樂見美國和日本政府之間能有更多協調,但同時承認,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顯然,仍然期望達成的結果尚未實現」。
艾司摩爾和科磊拒絕置評,而應用材料和科林研發則未回應評論請求。儘管如此,委員會表示,工具製造商已就該報告與委員會合作,並獲知調查結果。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