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代表性的人文主義經濟模式,即透過高額社會支出保障全民健保、平價教育與體面退休的「歐洲生活方式」,其財政成本如今已高得令人難以承受,尤其在法國,過去政策累積的「帳單」正集中到期,導致國家陷入嚴重的政治和財政危機。
法國總理法國總理勒克努 (Sebastien Lecornu) 上任不滿 1 個月請辭,使該國進一步陷入政治危機。此前,他的前任貝魯因提出包含取消全國性假日在內的大幅預算削減方案,遭到議員罷免。
總理接連下台,凸顯出法國在低增長與高支出的惡性循環下,難以推動任何重大改革。投資機構惠譽已對法國發出警告,指出其「債務比率居高不下且持續上升」以及「政治分裂」問題,法國的信用評級因此被下調。
世代與階級的對立:誰來買單?
法國正面臨兩大核心問題:千禧世代及年輕群體的生活水平是否會不如父輩?若要避免,誰該為維持現有的舒適生活買單?
社會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福利捍衛者: 以攝影助理阿納斯塔西婭 · 布萊為代表的群體,將高福利視為一份不可打破的社會契約。她們依賴政府補貼生活,認為問題在於「不公」,要求對富人徵收更高的稅款。
改革倡導者: 以加密貨幣企業家埃里克 · 拉舍維克為代表,他們認為法國執著於無力承擔的福利體系,導致高額稅收和繁瑣行政流程,迫使企業考慮外流,呼籲政府「大幅削減」退休金、福利及其他公共支出。
鄰國警示與地緣政治壓力
儘管義大利政府治理趨於穩定,信用評級獲得上調,但法國與其傳統盟友德國同樣面臨挑戰。德國經濟在連續兩年下滑後陷入停滯,企業裁員不斷,基礎設施破敗。兩國人口老化加速、低生育率,推高了退休金與健保成本,同時勞動人口減少,使稅基萎縮。
在歐洲大陸面臨俄羅斯與變幻莫測的美國外交政策等地緣政治威脅之際,各國增加國防開支的壓力加大,這可能進一步迫使社會福利削減或增加企業稅收,加劇經濟困境。
專家表示,如此高的社會福利支出水準(2023 年法國社會福利支出佔 GDP 的 31.5%,為歐洲最高)與不斷下降的國家財政收入已難以匹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高級經濟學家指出,福利體系降低慷慨程度似乎已不可避免。
魯貝市(前工業城市)市長紀堯姆 · 德爾巴爾直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模式了。」歐洲核心國家必須在激烈競爭的世界中,找到維持其社會模式的新途徑,否則將加劇債務負擔,並破壞全球市場的穩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