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預計下週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新一輪經貿會談,焦點將放在延後 8 月 12 日的關稅生效期限。此次會談被視為美中關係持續緩和的重要一步,也可能為美國總統川普再次訪中鋪路。
根據《巴隆周刊》報導,分析師預計,兩國不會重演四月那種激烈升級的局面。當時中國對川普大範圍加徵關稅進行了反擊,雙方你來我往,導致雙邊貿易急遽萎縮,甚至影響美國企業取得稀土礦物等關鍵材料。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已表示將出席此次貿易會談,雙方預計將討論延長關稅寬限期,以及中國從俄羅斯與伊朗進口受制裁石油的議題。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則指出,出口管制問題也將納入討論範圍。
美中貿易緊張緩和 AI 與稀土成談判籌碼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不會再度重演 4 月時的針鋒相對。近來美中達成的短暫「休戰協議」,使投資人情緒回穩,標普 500 指數因而創下歷史新高。
經過兩輪會談,美中官員們成功緩解了緊張局勢,中國同意發放出口許可證,使美國公司能夠獲得所需的磁鐵。美國則放寬了限制,例如允許輝達 (NVDA.US) 向中國出售其 H20 人工智慧晶片。
前白宮亞洲事務顧問 Kurt Campbell 指出,儘管川普政府中既有主張與中國「脫鉤」的強硬派已經處於守勢,更傾向於商業利益的派別目前掌握了更多主導權。
Campbell 補充說,白宮也正考慮讓川普訪中,並由美國企業高層隨行。若成行,將有如 1990 年代的高層交流,象徵美中關係再次向「建設性接觸」靠攏。
美中分歧依舊 但協議可能性上升
目前針對自中國進口商品的部分關稅仍高達 55%,其中 20% 是川普政府為應對芬太尼流入而加徵。如果會談未果,8 月 12 日後將再生效 34% 的附加關稅。
儘管短期內全面協議難產,但專家如 Sinology 研究公司負責人 Andy Rothman 認為,隨著美中互動頻率增加,達成一定程度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他同時指出,若川普堅持高達 25% 以上的關稅,中國領導層恐難接受,尤其是日本剛簽下 15% 稅率協議的背景下。
不過,Rothman 認為,川普可能會開出其他條件以促進談判,包括撤回部分出口管制,繼續沿用其將「出口限制作為談判籌碼」的策略。正如其第一任期內曾撤銷對中興通訊的制裁,藉以保護美國企業利益。
美中「用投資換關稅」或成潛在模式
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很可能會選擇暫時擱置爭端,避免關稅進一步上調,甚至有可能降低川普在本任期初對與芬太尼相關產品徵收的 20% 關稅。
《巴隆》分析指出,美中貿易也可能仿效近期美日協議,「買低」其關稅稅率。根據協議,日本承諾將對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換取關稅下調。
儘管外界對日本的投資和採購承諾性質有疑問,但分析家表示,川普很可能會歡迎中國提出購買美國商品的提案,無論是波音飛機、液化天然氣、大豆還是豬肉。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