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曾讓企業紛紛撤離英國,但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歐盟徵收的高額關稅,可能促使它們回流。
據《CNBC》報導,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許多企業將業務轉移到歐洲大陸,帶走投資與員工,造成數年不確定性,出口壁壘增加。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脫歐損害了英國出口、就業與經濟成長,估計 GDP 比未脫歐情況下低約 5%。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長期來看,與英國留在歐盟相比,出口和進口將下降約 15%。一些金融服務公司如高盛和摩根大通,也曾將部分業務和資產遷往歐盟其他金融中心,以避免脫歐後的跨境監管複雜性。
然而,時至 2025 年,川普威脅若未達貿易協議,將於 8 月 1 日起對歐盟徵收 30% 關稅,這可能讓企業回流英國。
倫敦諮詢公司 Lubbock Fine 合夥人 Alex Altmann 指出,若歐盟關稅最終接近 30%,英國較低的美國關稅將強烈激勵歐盟企業將部分製造業轉移或擴張到英國。他強調,英國脫歐後擁有大量閒置製造產能,與歐盟關稅的巨大差距是其重奪歐洲重要製造中心地位的重大機遇。
目前,英國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將汽車關稅降至 10%,並獲最低鋼鐵關稅。此外,當年反對脫歐的工黨、由首相施凱爾 (Keir Starmer) 領導的政府,也與歐盟達成「重啟」貿易協議。
不過,英國能否從歐盟貿易困境中獲益仍有待觀察。川普的關稅計畫可能變動,他曾威脅徵收 50% 關稅,但也可能降至歐盟尋求的 10% 基線水準,因此 30% 關稅並非定論。
宏觀諮詢公司 Teneo 董事總經理 Carsten Nickel 認為,企業將生產設施從歐洲轉移至英國需數年甚至十年。此外,他指出英國的比較優勢仍在金融服務而非高端製造業,後者在德國、義大利等出口導向型國家更為普遍,因此將德國、瑞士等地的製造業轉移到英國,並非歐洲企業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出的決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